三个月斗鱼苗可以繁殖吗?
不可以,等它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繁殖。 斗鱼(学名:Macropodus),又名雀鳝、斗鲤鱼、泰国暹罗鲶,系原生鱼类。起源于亚洲,分布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 斗鱼属杂食性,喜吃活的食物。对食物不挑剔,小鱼、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线虫等都能成为它的美食。由于具有攻击性,不宜和其他鱼类混养。
在10cm以下时,可喂小型蚤类;10cm以上时,可投喂小型鱼虫、水虱等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也要适当配合投喂一些蔬菜等食物,避免营养失衡。 在饲养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补充营养外,还应及时更换新鲜的水体,保持水质清新。最好能安装过滤设备,增加水体中溶氧量,以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雌雄鉴别较容易,可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雄斗鱼全身光泽亮丽,尾尖部腹鳍特化成婚翅,雌斗鱼体形一般比雄斗鱼大,腹部膨胀,颜色比雄鱼鲜艳漂亮,但光彩不如雄鱼夺目。
当斗鱼繁殖期来临时,它们会寻找合适的场所建立“爱巢”,进行产卵受精。这时,可给它们准备一个较大的玻璃缸,里面垫上一层水草,再投放2~4块石头作为产卵场。然后,将3岁左右的亲鱼(体重50g以上)带入鱼缸内,让其自行配对,进行繁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亲鱼吞食幼鱼,可用纱布或丝袜做个笼子,把幼鱼罩起来,等到24小时后,亲鱼不会继续攻击幼鱼时,再把幼鱼放开。 经过24小时的孵化,卵开始受精并游离于水的表面。此时,应逐渐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以供胎儿生长需求。待有70%的胚胎发育成熟时,可将雌鱼捞出单养,雄鱼仍然留在原池中。因为此时雌鱼已开始分泌卵黄,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补充消耗掉的能量,若单从食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营养剂,加以补充。
为了促进鱼卵顺利孵化出膜,可在水族箱顶部挂一盏40瓦的灯泡,通过照射产生高温,促进鱼儿快速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