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领养所要钱吗?
要钱的,不同的地方收费的尺度不一样,像成都这种大城市,一般是在5000-10000左右;小城市会相对便宜一些,2000元不到,不过小城市的救助机构可能没有成规模,条件也要艰苦一些 现在国内的动物救助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收养流浪猫狗为主的民间团体,这些组织的资金多来自志愿者和公众的捐款;另一类是从事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的官方机构。
而以收容流浪动物为主的救助组织大多采用“收留-寻找新主人”的方式,把流浪动物“安置”下来后,再帮它们找新主人。
这类机构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爱心捐助者。 为了激励捐赠者,机构会对收到的每一笔钱都公布出来,让钱花得更透明、更值得信任。 “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就能领养到一只狗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交易——对捐方而言,用极少的花费就可以满足爱心与帮助他人的愿望;而对受方来说,也可以找到新的归属。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 我们来看看这些救助组织公布的账目: 以在北京最大的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北京爱心天使公益基金”为例,该基金会每年收到的善款约有70%用于购买粮食等物资,只有约30%用于人员工资、设施维护和其他支出。 虽然人们经常看到那些被救助的动物们温馨有爱的画面,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每一个被救助的动物身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
它们有些是因为被人遗弃而流落在街头,有些是因为身患重病被原主人所抛弃,还有的是因为误食有毒食物而濒临死亡…… 当它们身处绝境之时,正是救援机构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不仅如此,这些救助组织还要承担给动物看病、为动物做绝育手术、照顾年幼小动物的生活费用。
以北京一家大型动物救助站的统计数据来看,该救助站每年救治的流浪猫狗高达上千只,手术量超过450台。 除了医疗开支,机构还要负担动物的口粮、保健保健品的费用以及基地工作人员的薪水。 一些规模较大的救助组织还会承担宣传经费,用以向社会传播信息和弘扬正能量。
可以说,在慈善行业里,这些救助组织不仅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花费了不菲的资金。 北京一家著名慈善基金的负责人就曾经这样比喻慈善事业:“做慈善就像开公司一样,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你得到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