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晚上能看见吗?
我晚上关灯以后,它就会跳上床,然后,睡!到!我!脸!上!来! 然后,挠醒我! 它到底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在黑暗中它要爬到我脸上来?它的眼睛真能够识别夜间的暗环境吗?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动物视力的知识。
根据光线的不同,人的视力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除了这三类,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例如弱视; 根据成像的不同,人类的视网膜可以划分为中央眼和外围眼,它们的任务有所不同,中央眼的细胞对光线比较敏感,对于颜色辨别力差,但是对于清晰度(锐度)很敏感;而外围眼正好相反,它对颜色感知更好,但是对光线不敏感。
人双眼左右各有一排视者,每侧分别有七个半规管,每一个半规管又由前、后两个弓组成;每个弓又由上百个锥状细胞和一个杆状细胞构成。所以,人类视觉系统是非常精密复杂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视力。 而动物的视觉系统比起人类来说,要简单得多。
一般来说,动物没有严格区分近视、远视或是散光的类型,它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视觉系统调节能力不足”或者“视觉系统调节能力过强”两种情况。
对于前一种能力不足,通常表现为对光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所谓的“夜盲症”,而后者则会形成“倒影”,出现重影现象。不论是哪种,夜间行路都对它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生理结构上来看,猫猫夜间能看到东西,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具有和人类大不一样的生理特性——它们的杆状细胞比人的杆状细胞要浓密得多,因此对光线有很强的感光性。
同时,它们的视者中只有四个角上有半规管,所以,相对于人来说,它们的眼睛是“单视野”,而人是“复视野”,这就意味着猫在看东西的时候,只有一个角度是可以同时看到物体边缘的,而人的眼睛则有两个角度可以看到物体的边缘,这样,在黑暗的环境中,人就比猫多了一个看清物体边缘的途径——人通过转动眼球,就可以让另一个视域的边缘信息落入视野,从而加深了对事物的轮廓认知;但是猫不能,因此猫就比人更依赖对光线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