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体内驱虫驱的什么?
驱虫药能够杀灭寄生虫,但是不能完全防止寄生虫的再度感染。所以,在给猫咪喂食驱虫药后,主人应该帮助猫咪做好清洁工作,保持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杀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给猫咪做完体外驱虫后,需要将药物滴在猫咪的后颈部皮肤上,用手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皮肤,起到效果。由于药物可能会刺激皮肤诱发过敏,所以在用药后12小时内应避免给猫咪洗澡,预防药物沾染到皮肤褶皱处而引发不良后果。 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年猫咪都要做一次体内外驱虫哦~ 一般猫咪半年左右做体内外驱虫一次即可。如果铲屎官发现猫咪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屁股,并且出现反复搔痒、啃咬、摩擦的情况,就要注意可能是体内寄生虫在作怪了!
猫肠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寄生虫中的蛔目,像绦虫、线虫等,这些寄生虫会钻到消化道内进食,然后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当猫咪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时,就会将寄生虫吃进肚子里。 如果不及时治疗,猫咪体内的寄生虫就会四处爬行,寻找合适的部位钻出来,可能出来就是屎尿里了....那味道,可不怎么好闻呢!所以说,按时给猫咪做体内驱虫是很重要的呦! 一般来说,幼猫要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开始进行体内驱虫,成猫则每半年驱虫一次。
宠物猫体内主要寄生蛔虫、钩虫、绦虫等,不同寄生虫有不同的致病方式和途径,给宠物猫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蛔虫:猫蛔虫分为猫蛔虫和弓形蛔虫,刚出生的2-3周龄幼猫主要感染弓形蛔虫,成年猫感染猫蛔虫。猫蛔虫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成年猫主要为隐性感染,幼年猫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滞、精神沉郁、呕吐,拉稀,可视粘膜苍白,长期腹泻导致自体消化,幼猫肠腔内积聚大量蛔虫时还会引起肠梗阻和肠破裂,临床治愈后也会因为生长发育迟缓而终身无法进行繁殖。
钩虫:猫钩虫主要经口和皮肤感染,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钩虫主要通过吸血和吸吮肠粘膜的组织液及渗出物严重损害宠物猫的消化道,引起长期慢性出血,造成猫严重贫血和自体消化,临床上病猫表现为精神沉郁、毛粗糙、生长发育停滞、食欲亢进但消化吸收不良、消瘦、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可视粘膜苍白和持续性拉稀便等,严重者引起死亡,是危害宠物猫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绦虫:猫绦虫主要有犬复孔绦虫和泡状带绦虫。主要的致病方式是夺取宠物猫营养,偶尔导致消化不良或肠梗阻,临床上病猫主要表现拉稀、长期拉出节片导致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