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的肝炎是怎么得的?
猫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IH)是由猫肝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anitleukemia virus, FL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导致肝细胞损伤,同时可能会使胆道系统、消化道、肾脏等受到一定影响[1]。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厌食、呕吐、腹泻、精神沉郁、乏力、嗜睡、发热及体重减轻等症状。有些病例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感染。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猫均可能对FLAV易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感染风险增加。
目前认为,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的初始来源可能是患病动物体内的癌细胞或其他细胞。病毒从受损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其他正常细胞,诱发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病毒也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吸入,或是经虫媒传播。然而病毒侵入体内后是否一定会发病,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及宿主防御机制有关。 临床上,根据病程发展以及是否存在免疫反应等情况将本病分为4个类型:①潜伏感染;②慢性进行性感染;③急性出血性感染;④亚急性感染。前3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食欲下降、厌食、嗜睡、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等,病情缓慢且预后良好;后者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消化道炎症,伴有腹泻、血便、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时可能继发肠道细菌感染。
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能成为肝纤维瘤病毒的自然携带者。当猫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病毒的传播从而造成感染。 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抗FLAV的疫苗,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应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措施、提高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注意环境和气候条件控制等,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