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细小的病原体叫细小病毒,属于病毒性疾病。感染细小病毒的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也就是说,如果犬感染了细小病毒,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受染其它犬;而犬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患犬的粪便、呕吐物)也有可能会感染该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幼犬抵抗力低容易患病,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成年后也会感染细小,出现症状。部分成犬即使接种过疫苗也会出现疫苗抵抗,原因是疫苗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不高,或者抗体的水平不足以阻止细小的发病。
预防细小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犬与病源接触。保证犬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是定期驱虫,加强日常管理(包括环境、饮食、消毒等)。 定期驱虫能够及时清除体内寄生虫,防止其对肠道的刺激,纠正因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引起的消化不良,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如定时定点喂食,保持饲料新鲜、营养,不喂生肉及来源不明的肉类;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及时清除粪便,以免病菌传播;不随地大小便,注意卫生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目前对于犬细小病毒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以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发现狗狗出现呕吐、腹泻、精神不振等情况,要尽快带至宠物医院诊断治疗。
主要是通过母源抗体、疫苗、病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病原毒力的大小决定了犬的感染程度,毒力大的病原,引起犬更严重的疾病症状,干扰了犬的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使犬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保护而发病。毒种因素是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上犬免疫后发病主要原因。因此选择有效的疫苗对于保证免疫效果至关重要。
第二,母源抗体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母犬通过哺乳将抗体传递给犬,使犬在出生后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抗体称为母源抗体。其一方面提高了犬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弱毒疫苗病毒的复制,从而影响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母源抗体的水平随犬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当母源抗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外来的抗原就会侵入机体而使犬患病。因此,决定母源抗体消长的规律是选择免疫时间的关键。选择合理免疫时间必须考虑到母源抗体和疫苗毒种的竞争问题。只有在保证母源抗体不能干扰弱毒疫苗病毒复制的前提下,选择疫苗毒力最强的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免疫保护率才高,抗体水平上升快,免疫保护期长。一般来说,首免时间应在母源抗体消失前2周进行,二免应在首免后2-3周进行。
第三,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目前在犬免疫过程中,犬瘟热只免一次的情况较普遍,有的场在免疫过程中有二次免疫程序,但是两次免疫时间相差30天,从免疫程序上存在缺陷:首次免疫时间过晚,不能避免在保护空当期发病;两次免疫时间过长,抗体不能及时产生;没有设计加强免疫等。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毒力强的Sd/841减毒株制备的疫苗,可以克服强毒力病原的侵害;在母源抗体2周开始免疫,免疫间隔14天,同时在犬场初次发病后进行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地解决犬瘟热病的免疫失败的问题。因此,选择强毒力毒种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是保证犬瘟热免疫接种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