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针肌注在哪个位置?
止血针一般有维生素K,氨甲环酸和醋酸胺水凝胶等,对血管通透性有影响,可以阻止或减少血液渗出。具体用法是: 首先,应该明确出血的原因,是毛细血管损伤还是血管壁破裂(一般来说,肢体的小伤口出血,多是由于毛细血管损伤所致,而内脏器官的或较大的伤口出血,多由血管壁破裂引起); 其次,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一般局部注射即可起到功效;如果效果不明显,可考虑静脉给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凝血作用,对于患有血友病等其他需要严格控制凝血时间、避免形成血栓的患者来说,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在应用上述药物的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
1.维生素 K:又称凝血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具有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从而起到促凝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尤其是肝脏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牙龈、鼻粘膜出血,可用肌肉注射维生素 K进行止血治疗。常用剂量为50~100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可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给予第二疗程的治疗。
2.氨甲环酸:又名捷普妥,是一种合成抗纤溶药,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而阻断组胺释放,还可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结合,使循环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进而起到阻止血管通透性增加、改善炎症反应的效果。对于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如白血病、尿毒症等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疗效。其止血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抑制作用,影响纤溶系统活性,从而干扰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达到止血的功效。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次500mg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3.醋酸胺水凝胶:为含有糖胺聚糖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毛细血管耐受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自发症的发生。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过敏性疾病及血管神经性的水肿、荨麻疹等,也可以用于预防手术中或手术后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 对症治疗: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将适量本品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皮肤黏膜的病变:用软毛刷蘸取本品均匀地涂于患处,每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