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寿鱼什么是颜色?
这个“颜色”啊,其实是指观赏鱼体色,也就是指鱼的皮肤、鳞片或者体表颜色的呈现形态的统称。 其实要说明白这个问题,还得要从观赏鱼类身体表面色彩呈现的原理说起(这里只做简单介绍,不深入讨论): 绝大多数观赏鱼都是通过体表色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来呈现身体表面的色彩的,而这种色素细胞是分布于表皮层下的,所以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颜色实际上是被反射出的色素颗粒本身所具有的色调和光泽;而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彩色条纹或者斑块等等,则是由于表皮层细胞中包含了不同颜色的色素颗粒所致,当然也有部分鱼类不具有色素颗粒或只有极少数色素细胞,那么它们自然是淡色的,而我们常说的“透明”其实就是形容它们没有色素沉积的表现。
所以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要让一条原本颜色比较浅的花纹品种呈现出较为浓郁的颜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色素细胞的色素含量,让色素颗粒的数量变得更多并且更加明显;反之,如果想要令一条原本的深色花纹品种褪色变淡,则只需要减少色素细胞的色素含量即可。 当然了,上面的解释其实只是从理论上描述了如何让鱼体变色成型的原理,具体如何调控还要受到自身遗传基因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例如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幼苗时期就刻意改变其色素的沉积量,从而最终定格成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模样。
总之,无论是天然还是后天的人工干预,归根到底只要能让鱼儿体表呈现我们所希望的色泽,那就是成功。 而关于“浅水易养”“深水不易养”的说法其实也只是基于大多数鱼种的生存习性而言,并不是说某种鱼只能生活在某个深度的水体环境中,事实上只要是能够适应我们的饲养环境,任何鱼类都可以在我们的鱼缸里正常生活,毕竟我们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营造尽可能接近原始栖息地的生活环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