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大温热怎么办?
犬瘟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双相热型、卡他性鼻炎、结膜炎、咳嗽、消化道病变为主要表现。该病病程长,一般为3~6个月,个别病例可长达2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康复较快,重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多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用激素和免疫制剂增强抗病力,静脉输液和营养支持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犬瘟热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和血清学检验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犬群中都存在有此病毒,且大部分犬在感染后表现隐性感染状态,但也有部分犬出现典型症状,甚至死亡[1]。可见犬瘟热在我国仍属于常见多发传染病之一,应引起广大养犬者高度重视。
一、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犬瘟热的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鸡瘟(传染性支气管炎)、牛瘟(牛流感)等疫病同属一个病毒家族。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但热稳定性较差,56℃时,存活时间为10分钟;4℃时,可存活7天。病毒在冷冻血液和冻干疫苗中可保持稳定一个月以上。但对乙醚、丙酮、氯仿等溶剂敏感,对甲醛、醋酸等消毒剂亦较敏感。
(二)传播媒介 主要为病畜的鼻涕、唾液及分泌物。通过直接接触和传播。如给病犬注射或输注新鲜血液,或通过病犬玩耍、卧过的垫上间接传染。
(三)易感动物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除新疆外,其它省份均有报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以未成熟仔犬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不同年龄阶段犬的免疫功能情况有所不同,幼龄期机体体液细胞免疫功能较低,而成年期则明显增高。成年犬感染本病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仅表现为抵抗力下降;而幼龄犬则表现为明显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一)局部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炎症反应。
1.呼吸系统: 鼻黏膜充血、湿润,流出大量清亮浆液性鼻液,鼻腔内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常使鼻孔堵塞,张口吸气时,可闻肺内有啰音;咽喉粘膜发炎,肿胀,吞咽困难,唾液分泌量多。严重时,舌面可有溃疡,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2.消化系统: 呕吐、腹泻,粪便稀薄,水分增多,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混有黏液和血丝。急性血痢患者粪便含血量为10%~70%不等,常呈番茄色或咖啡色。慢性血痢患者粪中含血量少于5%。
(二)全身病理变化 犬瘟热病程中,随着病情的发展,体内炎症反应会不断加剧,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三、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犬瘟热一般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确认诊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细菌分离培养、病毒分离鉴定、实时荧光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五、防治措施 对犬瘟热的治疗应以消除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展、促进康复为主要目标。一般可以通过加强护理、补充营养、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措施来改善犬的体质,提高治愈率。在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同时,应严格消毒感染的犬只及其生活环境,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对犬瘟热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管理传染源 及时隔离疑似患病犬,对患犬进行观察和治疗,并对患犬进行必要处置。做好犬的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犬群暴发疫情。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工作,保证空气新鲜流通,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对犬只及犬舍设备进行消毒,减少传播源。
(三)保护易感动物 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增强犬体力抗病能力,特别是小犬,应及时接种疫苗,以防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