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卡什么时候耳朵会变大?
可卡因(Cocaine),为罂粟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天然类的麻醉药品,与鸦片有亲缘关系,有消炎、镇痛、麻醉、镇静、兴奋、止咳、平喘等作用。其原产于南美,1920年代初被欧洲花商引入西方,作为观赏栽培,其种类繁多,现世界都有栽培。
可卡因在20世纪早期时被医生发现是一种极强的止痛药,并于1920年代晚期开始被当作药品。在1950年代,可卡因对牙齿咬合肌的松弛效果被发现可用于矫治牙齿畸形。到了1960年代初,可卡因因其强烈的兴奋效果而被开始滥用,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1965年,可卡因被英国皇家药典刊载。从1990年代开始,可卡因的滥用开始减少,因为来自东南亚的新药和含有可卡因的咖啡掺假现象正逐渐被杜绝。
主要性状
可卡因树脂脂形结晶体,呈斜方形,表面光滑,质脆,易碎,断面具细纹,有的呈针状分裂,折光力强,无臭,无味,微有苦味,其水溶液清晰,易扩散。
检验方法:含醇量的测定多采用硫酸醇酯法,取可供检验的量,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硫酸酯10ml,精密称定,加热分解,放出乙醇,冷却,补员重量,滤过,取滤液5ml,加饱和的纯氢氧化钾溶液8ml,振摇,氢氧化钾溶液呈红色,分去水分,加醋酐1ml,摇匀,滤过,加95%乙醇10ml,摇匀,滤过,分去乙醇,即得。
物理性能:可卡因平均分子量465.18,相对密度1.14~1.15(20/4℃),熔点230℃,常温下不溶解于水、乙醇、甘油,易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等许多有机溶剂。易变质,不宜长期贮藏。
药用价值:可卡因的药用效应十分复杂,其作用主要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缺点是:较易成瘾,难于控制。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性。
适用症: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亦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胆绞痛、肝炎等症。
可卡因虽然药效明显,用之得当,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中毒剂量与治病量相距甚近,误服过量极易中毒。所以内服剂型宜少用,且宜短时间服用。另外,可卡因禁用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副作用:可卡因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