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是贵妇吗?
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我们总是会说欢迎贵宾光临;那些具有异域风情的舞蹈和音乐,我们总会说是多么多么富有异国风情啊;有时看到一位气质优雅的女人,我们又要大呼真是一位贵妇人啊。其实,这贵宾、贵妇、贵人、贵胄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现代人所使用的贵宾,指的只是受到尊重、隆重接待的尊贵客人,贵就是指的受到尊重和重视的意思。大家知道,宾和摈是同源字,都可以当宾客讲。但是在古代,这两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不能混淆使用,后来,为了使它们在不同意义下能有所体现,就把摈字加了单人旁,变成了宾字。而且,更进一步在两个字后加了不同的字,以表示更加丰富的意义。比如,欢迎的摈在现代用宾表示,“摒”就是排的意思,欢迎就是排除其他的,专门用来招待这个客人。而贬、泮这些字也是同源字,本义是水名,后来由本义引申出了其他的意义,泮字后来又加了三点水。我们今天所说的毕业,所说的某某人某某年大学毕业,这里的“毕”就是毕业的毕,这里的“业”可不是事业、学业的“业”,而是放水的池子,即池塘啊,而泮正好就是池塘,即池,所以毕业的“毕”就是从水和“泮”。在古代的学子要入学的话,先要到泮池取水洗手,因此后来把入学叫做入泮或入泮宫。后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入学的学生是得到了皇帝的恩赐,也就是恩准学生入学,因此又叫作“入宫”。现代的“毕业”,意思是离开学校。
还有,我们说某某人是上届某某大赛的冠军、亚军、季军中的亚军,这个季军的“季”可不是季节的季,而是季军。冠军、亚军、季军本来不是指的体育项目中的名词的,而是从军衔那里借来的字,是说一个部队里,有冠军、亚军和季军,后来,人们觉得用这三个字表示名次也很形象,因而就用到了体育和文化项目中来做名次的称谓了。
再说说贵胄。这里的“胄”,读zhòu,在古代有两层意思:一是胄原从革的,故胄的本义是将士的头盔,后来,用于人名的,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次子名叫赵章,封于房子,食在代郡,号带甲30万,他有个儿子名赵迁,后来成为赵国最后一代皇帝,赵王迁,而赵章自己的儿子叫赵迁,因此称赵章为赵迁父。战国时齐威王有个儿子名叫则夫,食在昌陵,因称昌国君,而昌国君的孙子也叫则夫,齐宣王觉得自己的叔祖父和侄孙不能同名,因此,赵威王打算请诸侯改变昌国君孙子的名字,于是在周显王三十一年,赵威王召集齐国大夫到军营议事,齐国贵族田婴之子田文因年轻,没有被邀请,于是他乘了大夫的车到军营,自称“田婴不知将门乃可以君嗣为太子大夫”,自荐到军营议事,赵人赞其才,封为“太子将军”,食十万邑,改称“平原君”。昌国君的孙子名赵迁,赵威王的孙子,昌国君的儿子也叫赵迁,于是赵威王就把孙子的名字改成了“赵章”。另一本义是胄原从儿的,故胄的另一个本义是儿子。由胄表“儿子”的本义可以推理出胄引申出“后裔、后代”和“后裔、后代”是贵族的后裔,因此又由胄表“儿子”的本义,可以推理出胄又引申出意思“后裔、后代”,然后又因后裔、后代的表义上多是贵族的后裔,因此胄又引申表示胄又表示“贵族世家的子孙后代、贵族世家的子弟”义,在古代称这样的子弟和人,尊称他们为贵胄或贵胄子,而贵胄子是“贵族世家子弟”的复义词。
这里还有一个人和一匹马,这个人就是曾是东周威烈王时的魏桓子的小儿子,后来,他到赵国的晋阳当了守将,他就是后来成为战国时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的李克,李克和他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