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就咳嗽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咳嗽症状,是否为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仍需进行进一步判断。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关于接种不良反应的具体分类,通常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特殊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其中,全身反应多为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打喷嚏、流涕、腹泻、寒战、发热等。而疫苗引起的呼吸系统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干咳、乏力、咽痛、气促等,一般程度较轻,很少出现呼吸困难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新冠肺炎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中并未包含咳嗽这一项。也就是说,目前无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会导致或者引起咳嗽。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引起的咳嗽往往与感染引起的咳嗽有所区别——前者为后者的伴随症状,多在接种疫苗24小时后发生,且症状较轻;后者更可能发生在病毒感染初期,症状相对明显且有渐进性加重趋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接种疫苗后出现的所有咳嗽都是正常的注射反应,如果咳嗽同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并且逐渐加重,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情况,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复发等。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会引发持续性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但仍有极少数例外。 此前,江苏省南通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王银萍在接种第一剂新冠灭活疫苗后,出现了较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全身多发性皮疹,并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咳嗽等症状。
经当地专家组诊断,认为她属于新冠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进行了相应处理,症状逐步缓解。 而此次河南许昌5人接种疫苗后发烧,也被怀疑是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 这5人均为18岁以下的少年,在接种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相继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0℃。 经过专家诊治,这5人症状得到缓解,病情稳定。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人群的不断拓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案例被报道出来。但这并不代表着疫苗的安全性存在问题。相反,这些病例恰恰说明了疫苗对于个体的保护效果。
因为疫苗作为一种异源物质,在接种到人体后可能会激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而这种轻微的炎症反应正是机体启动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基础。只有先通过这种激发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才能更好地启动针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侵袭。 所以说,在严格遵循接种规范的前提下,按照医嘱做好防护,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新冠病毒疫苗还是相当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