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狂犬病怎么办?
1. 什么是狂犬病毒和狂犬病? 狂犬病毒,简称RPV(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该病毒形态类似子弹,又被称为弹状病毒。 根据致病性不同,病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致病原,另一类是假致病原。其中,致病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弱、中、强3个亚型;而假致病原不会导致疾病发生,但它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感染后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5%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5000人患狂犬病,死亡病例占世界总发病率的近1/10。[3] 目前,没有有效治疗狂犬病毒的药物,疫苗被公认为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2. 为什么要接种狂犬疫苗? 注射用疫苗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机体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疫苗有5种,按照生产工艺分,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按剂型分,可分为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
3种灭活疫苗分别为:汉逊酵母细胞灭活疫苗(HIB)、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RD)及兔脑组织灭活疫苗(RB); 2种减毒活疫苗为:泡囊病毒活疫苗(PV)及伪狂犬疫苗(PR)。 除上述疫苗外,还有5价重配疫苗以及HPV乳多糖疫苗等,虽然这些疫苗不是专门预防狂犬病的,但都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重要提示】:不论接种者既往免疫史如何,再次接种时均需要从基础免疫开始。